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但复苏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仍面临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出现分化迹象
美国经济稳步复苏。尽管大雪等极端恶劣天气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并未改变美国经济持续改善的基本态势。在严寒天气过后,美国经济数据不断走强。市场调查机构马基特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1月的53.7大幅回升至57.1,创近4年来新高,3月小幅降至55.5。同时,1至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总体持续回升,3月大幅回升至82.3,创2008年以来的新高。这表明美国经济总体上继续稳步复苏。随着经济持续复苏,美联储3月19日决定从2014年4月起每月将资产购买规模进一步削减到550亿美元,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欧元区经济缓慢复苏。由于德国经济的稳健表现以及法国经济由停滞转为小幅扩张推动,欧元区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今年1月,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54.0,创32个月以来的新高,虽2月和3月小幅降至53.2和53.0,但仍高于预期。同时,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月份小幅下滑后,3月大幅回升至2007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欧元区经济复苏的动能可能略有增强。欧央行3月22日表示,欧元区经济正在温和复苏。为保持金融稳定,支持经济实现持续复苏,欧央行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
日本经济复苏乏力。今年2月,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今年1月的56.6降至2月的55.5,7个月以来首次出现回落,且3月进一步下降至53.9。同时,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38.3,连续3个月出现下滑。加之消费税税率在4月从5%提高至8%,可能对经济产生一定的紧缩效应。这预示日本经济复苏的动能将有所减弱。为最终摆脱通缩和促进经济复苏,日本央行2月18日宣布继续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同时决定将原本于3月底到期的“融资支援基金制度”延长1年,以鼓励银行业继续向企业放贷。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面临不同程度的下行压力
印度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今年1月,印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升至51.4,2月进一步升至52.5,创1年来新高,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虽降至51.3,但仍连续5个月处于荣枯临界点上方,预示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巴西、南非经济增长乏力。巴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去年12月至今年2月虽回升至荣枯临界点上方,但3月份的最高值也仅为51.0,加之1至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巴西近期经济形势不太可能出现明显好转。南非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较1月回升至荣枯临界点上方,达到51.5,但3月降至50.2,表明经济回升的动力依然不足。俄罗斯经济下行压力明显。1至3月,俄罗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仍然处于枯荣临界点下方,连续5个月低于临界值,表明其经济仍可能继续下行。
与此同时,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仍面临较大通胀压力。俄罗斯1至2月通胀率分别为6.1%和6.2%,均高于4.5%至5.0%的通胀控制目标。墨西哥1至2月通胀率分别为4.48%和4.23%,持续高于其央行设定的3±1%的通胀目标上限。土耳其通胀压力继续增大。1至2月,通胀率分别为7.75%和7.89%,连续3个月处于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5%的通胀控制目标。南非1至2月通胀率分别为5.8%和5.9%,距其央行设定的6%的通胀目标上限仅一步之遥。印度2月份通胀率为8.1%,较1月份的8.8%有所下降,但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发达国家的财政问题有所缓解
美国顺利解决了国债上限问题。2月初,奥巴马签署了延长政府债务上限法案,将国债上限从今年2月27日延长至2015年3月底。由于共和党在法案中没有附加任何条件,该法案顺利通过意味着美国将暂时摆脱国债违约风险,短期内扫除了拖累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障碍,也消除了影响金融市场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
为稳定金融市场和拉动经济复苏,欧元区采取了评估银行业资产质量以及通过欧盟结构和投资基金促进创新和基础设施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欧债危机有所缓解。今年以来,欧元区重债国的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降。3月26日,意大利、西班牙等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3.4%左右。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美国加快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再度引发新兴市场金融动荡。随着美国加快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升值预期不断增强,并吸引国际资本加速回流美国,造成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贬值、资产价格暴跌。与去年12月底相比,阿根廷比索、俄罗斯卢布、土耳其里拉、南非兰特、巴西雷亚尔对美元汇率在第一季度最大贬值幅度分别为23.03%、11.20%、8.54%和7.86%;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等国股市的最大跌幅分别为17.73%、12.7%和9.75%。虽然2月下旬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出现暂时稳定,但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
新兴市场国家宏观调控面临两难选择。为应对汇率贬值、资本外逃和通胀压力,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不断收紧货币政策。1月29日,土耳其央行将隔夜贷款利率由7.75%提高到12%,以稳定本国货币里拉。当日,南非央行上调关键利率至5.5%,近6年来首次升息,以免受新兴市场债券和货币抛售风潮的影响。2月26日,巴西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基点至10.75%,为去年4月以来的第八次加息。3月3日,俄罗斯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5.5%大幅上调至7%,以抑制卢布大幅贬值、资本外逃和平抑通胀。此外,印度、印尼等新兴市场国家也已多次加息。虽然加息有助于减少资本外逃、稳定汇率和控制通胀,但也会对经济产生紧缩效应,加大经济下行的风险,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陷入应对经济下行和加息抑制资本外逃的两难境地。如不加快推进结构改革,有效解决经济中存在的财政和经常项目赤字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新兴市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保持金融稳定和应对经济下行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发达国家的财政问题仍将制约全球经济复苏。尽管发达国家的财政问题近期有所缓解,但要根本解决财政问题,必须解决经济中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这困难重重,任重道远。美国至今仍未制定出一个可信的中期整顿计划,如何解决中长期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等尚不确定,且如何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也有待观察。欧元区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推进结构改革提高重债国实体经济的竞争力,缩小成员国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完善一体化治理机制,但短期内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导致欧债危机仍可能对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日本将消费税税率提高3个百分点不足以阻止国债负担率的持续上升。而一旦日本通胀率持续上升,将对其长期利率产生压力,并带动国债收益率走高,增加国债发行成本。就目前情况看,安倍政府解决结构性矛盾的“第三支箭”恐难射出,若日本无法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复苏,财政可持续性也将进一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