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九大高架空中网,城市交通跨入立体时代;轨道建设从无到有,1、2、3号线建设快速推进;开通合肥高铁南站、新桥机场一期建成投用……十二五期间,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以综合交通、市政配套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十三五期间,合肥大建设将再上新台阶,逐渐成为比肩杭州、南京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让市民享受更加宜居美好的城市生活。 十二五成就 规划引领 “1331”舒展大城筋骨 “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 2011年8月22日,随着安徽省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成功实施,合肥人开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 这一场区划调整,让合肥拥湖入怀,同时更是赋予了合肥迈入新阶段、谋求新跨越的幅员基础,迎来了难得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回顾十二五,合肥城市建设取得的各项瞩目成就,各项规划的科学引领也必不可少。合肥市规划局局长吴爱国表示,这几年,合肥市坚持规划理念创新,推进重大规划编制,成效显著。 2011年8月,随着区划调整,合肥从滨湖之城转为拥湖之城。针对新机遇,合肥采用全球招标方式编制《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本次规划首开国内先河,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三规合一”。 为更好地指导环巢湖地区各类项目建设,2013年6月,合肥市又启动编制了《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成功助力巢湖流域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而《合肥市“1331”市域综合交通规划》提出,合肥将被打造成为国家级枢纽都市、国际水准的公交都市及人性化品质都市。为做大做强合肥经济圈,目前已编制完成《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 近期,合肥市规划局还会同合肥市发改委、合肥市城乡建委编制完成了《合肥市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和《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 综合交通 对外: 放射式交通枢纽 合肥与世界近了 2015年11月12日清晨,倪涛夫妇带着孩子,拖着旅行箱,走进了合肥南站。“清晨出发中午就能到青岛,行程从原先的10多个小时缩短到5个多小时,真的很方便!” 2014年11月12日,合肥南站正式开通运营,高铁数量由原先的每日14对增至101.5对,每日发送旅客数翻了一番。到去年11月12日,整整一年,合肥南站共发送旅客1020多万人次,安全接发列车55967列。 其实,高铁南站只是十二五期间,合肥综合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合肥已由过去的“通过式交通节点”成为接转南北的“放射式交通枢纽”。 十二五期间,合宁、合武、合蚌、合福高铁以及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相继开通运营,商合杭铁路正式启动建设,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四纵四横”中京台高速铁路和沪汉蓉客专在合肥铁路枢纽交汇。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对外快速铁路主骨架初显。 记者从合肥市城乡建委获悉,十二五期间新增公路3870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9434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45公里,一级公路总里程达606公里,比十一五时期增长2.7倍,G312合六路、G206合安路、G330合铜路、S105合马路等骨干路网竣工通车,覆盖全市、连接全省的 “一环八线”高等级普通干线公路网基本形成。 除了高铁和公路,水上运输与空中交通也不断有大手笔。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建成营运,新桥国际机场一期建成投入使用,航线辐射城市由2005 年的43座扩大到2014年的60座,旅客吞吐量由2005年的123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597万人次,年均增长45.3%。 对内: 立体式快速交通 合肥通行速度快了 在市内交通方面, 合作化路、阜阳北路、铜陵路、包河大道、马鞍山路、裕溪路以及徽州大道等高架建成通车,全市高架路总里程达54.5公里,城市交通从平面跨入了立体时代。 畅通一环完美收官,畅通二环启动西、南环节点改造,环巢湖大道、方兴大道、龙川路等主次干道相继建成,“一刻钟”快速交通网初步形成。城市道路骨架基本形成,滨湖、高新区、龙岗、北城等重点片区主干路初具形态;市区道路长度由2005年的1467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2923公里,年均增长9.9%。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期间,地铁也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如今,轨道交通1号线已有多列列车出厂下线,隧道实现洞通,正在加紧铺轨,站点装修如火如荼;2号线隧道挖掘也已经超过了六成,3号线全面开工。 基础设施 综合服务能力中部排名第二 良好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是城市发展、市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大力投入水、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新建、改建和升级一大批厂站、管线和设备,确保市政配套供应安全可靠。 合肥建设了七水厂二期和八水厂,谋划龙河口引水等保障项目;大力推进“气化合肥”,加快改造城区老旧管网,仅燃气管网改造项目就有60个,总长20.2公里。 过去的这五年,合肥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公共设施综合服务能力在中部地区排名第2位;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益性公共设施数量增加,服务能力增强,辐射半径更合理,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等一大批重大工程,提升了城市面貌。 十二五末,合肥市还启动了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并启动4个区域地下综合管廊样板工程试点建设,其中近期规划建设46.9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