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科视点 |产业视点 | 区域视点 | 国际视点 | 专题视野 | 中国经济 | 全球经济 | 国际贸易 | 中国贸易 | 热点下载
 當前網頁繁簡切換
英文视点 | Global News | China News | District News | Market News | Economy       英文網站 | 繁體網站
中科纵横官方微信 
搜索:通过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内容.
关键字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经济
“十二五”煤化工产业准入门槛提高
时间:2011-4-8

“十二五”煤化工产业准入门槛提高
        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通知明确,新上甲醇项目年产能不得低于100万吨,未来煤化工原料将以高硫煤和褐煤为主。

        在3月29至30日于江苏苏州召开的2011年中国甲醇产业大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国家发改委刚刚发布了《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对煤化工项目的规模提出要求,新上甲醇项目的年产能须在100万吨以上,并重申在煤炭调入省份、缺水和环境容量不足的地方严格限制煤化工的发展。这意味着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项目准入门槛将进一步提高。

        该负责人还表示,《通知》强调对低阶煤炭资源的利用,未来煤化工的原料将以高硫煤和褐煤为主。

        甲醇明确“上大压小、产能置换”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相关负责人透露,《通知》明确对甲醇实施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对甲醇下游新兴应用领域的预期和煤化工热,刺激了国内甲醇的投资和生产,导致甲醇产能严重过剩。来自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甲醇企业291家,产能达3840万吨,比“十一五”初期增长3倍多,年均增长率达到32%。2010年,国内甲醇总产量达到1752万吨,而企业的平均开工率只有45%左右。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指出解决甲醇行业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提高竞争力,上大压小,按照煤炭开采与甲醇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在条件较好的煤炭资源产地,建设大型甲醇生产基地,加快产业布局向煤炭资源地集中。另一方面,要推动甲醇后加工产业发展,拓宽产品市场。在甲醇后加工示范工程取得成功之前,不宜建设单纯新增甲醇产能的项目。

        工信部原材料司一位副司长近日表示,“十二五”期间将积极发展高炉气制甲醇、甲醇燃料汽车的试点。

        “《通知》的出台,实际是对2009年《意见》的进一步延续。”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赵家廉向本报记者表示。

        “‘十二五’期间,甲醇产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李寿生指出,“甲醇产业首先要从提高能源转化效率、优化产业布局、严格准入条件入手。”

        不争好煤用好劣煤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初具规模。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研究处副处长蔡恩明介绍,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年产能为:煤制天然气超过1000亿立方米,煤制烯烃超过2000万吨,煤制二甲醚达1000万吨。

        “使用高硫、高灰劣质煤是现代煤化工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蔡恩明表示。

        据悉,我国煤炭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但高硫、高灰的劣质煤比重在40%以上。

在这种资源现状下,如何利用好劣质煤,是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和传统煤化工行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目前以煤炭为原料的甲醇生产占总产能的60%以上。一半以上的煤制甲醇采用固定层间歇制气工艺,以货紧价高的山西无烟块煤为原料;且大多数企业不掌握煤炭资源,生产成本受煤炭价格影响较大。而国际上甲醇生产主要以天然气为原料。中东等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甲醇生产成本较低。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天然气价格下降幅度远大于我国煤炭价格下降幅度,原料优势更加明显。

        会上,一份与甲醇“十二五”规划相关的建议提出,企业要减少无烟煤的原料比重,使无烟煤为原料的甲醇产能由43%下降至27%,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产能由23%降至15%。鼓励炼焦企业以焦炉气为原料生产甲醇,所占产能比例由目前的11%提高到18%。        

打印】【关闭
上一篇:
涂料行业发展迅猛 异丙醇市场需求强劲
下一篇:
化工:关国计惠民生的支柱产业
网站推荐:
 国家信息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发改委 中国科学院 中国海关 国家统计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购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诚聘英才
Copyright: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4675230 传真:010-84673367 邮箱:service@zkreport.org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