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的全球经济或将为二战以来表现最糟糕的一年。如今,2020年已过半,中国经济下半场走势如何?下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在哪里?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多位宏观经济专家认为,中国经济正从疫情冲击之中开始深度复苏,年底经济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上半年悄然而逝,根据目前已发布的5月宏观数据显示,我国生产和需求不断改善,消费需求延续回暖趋势。但与此同时,制造业和消费的复苏仍显缓慢,就业压力犹存。步入下半年,宏观经济会在哪些有所改善,又会在哪些方面面临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中国经济有望在年底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原因是中国疫情阻击战快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为中国经济的复工复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在行政性复工复产阶段,举国体制的优势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得复工复产以超预期的速度推进。在此基础上,刘元春表示,下半年经济要快速从行政性复工复产阶段进入市场型全面复苏阶段。 但刘元春同时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持这一乐观的预测是没有把极端的情况考虑进去,而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假设:一是目前全球疫情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趋势下,我们假设全球疫情的拐点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出现,同时第二次大规模疫情没有再爆发。二是下半年,在疫情管控和治理方面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 对于下半年经济可能面临的挑战,中国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就业目标的实现仍面临一定的压力。“我最担心的仍然是疫情和应对政策的不确定性。”刘元春则认为,要警惕企业二次停工的风险。在行政性复工复产之后,能否快速实现有效需求的扩张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进一步放眼全球经济,刘元春预判,下半年国际资本涌入中国将是大概率事件。“此次疫情证明了全世界的产业链很难离开中国,在短期内也无法构建新的市场。可以说,疫情不但没有削弱中国在全世界产业链上的地位,反而得到了巩固和稳定。” 对于下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在哪里?张斌表示,消费会是稳定和支撑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中国经济未来的潜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消费扩张和升级,以消费扩张和升级带动产业升级。”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CMF联席主席毛振华看来,中国经济仍有巨大增长潜力,下一轮经济增长动力在农村。“农村消费者数量庞大,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了庞大的消费需求,从而创造出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毛振华分析,近6亿农村常住人口提供了巨大潜在消费需求,从而成为许多大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刘元春分析,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这一超级巨大的市场已经形成了比较自洽的供应体系。第二,过去几年实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经济抗击疫情、经济复苏提供了很好的弹性基础。可以看到,在疫情之下,中国的新经济发展保持稳定。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次疫情冲击下明显表现出了制度性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