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货业2010销售总额352亿 实现两位数增长 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对上海全市近70家百货店的销售数据监测显示,上海市主要百货店零售额提前一个月达到2009年全年的销售规模,全年累计总额为352.00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15.5%,改变了连续两年增幅下降的趋势,比2009全年增幅增加了10.6个百分点。 世博助力百货销售,全年无淡季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与前两年的经济危机不同,去年上海百货商场除春节因素,各月全部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在1-2月春节期间,也有17.7%的增长水平。全年除春节因素之外,销售同比最低的月份也超过了上一年的平均增长水平。 除春节外,同比增长超过平均水平的月份全部集中在世博期间,6月和10月是世博期间同比最高的月份;端午节延后、世界杯以及世博会等叠加因素,致使6月创下了历年同比增长最高记录;而10月受长假及政府推动的上海旅游节、购物节影响,也获得了不错佳绩,同比增长22%。 去年百货业最大的不同是在酷热的暑假淡季期间,销售依然火爆,连创奇迹,尤其是旅游商圈加强营销活动与世博元素的对接,吸引了众多观博客流。统计显示,7、8月间,不仅是新世界城、第一百货商店这类大型商场,同处南京东路商圈的其他商店销售一样火爆,整个商圈暑期同比增长为23.2%。 统计显示,整个世博会期间,上海12个市级商业中心消费氛围浓郁,实现累计同比增长19%以上。南京东路、豫园商城等市级商业中心不仅是上海商业的翘楚,也是闻名全国、乃至海外的商街和商圈,成为众多观博游客感受上海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世博下一站”。市级商业中心以其位置好、体量大、业态全、形式新等特点,成为广大观博游客的首选。 金银珠宝抗通胀商品在百货店比重明显增加 沪上百货店的商品结构仍然以服装鞋帽、金银珠宝、化妆品、日用品为主,这四大类商品约占所有商品的82%,处于主导地位。世博年百货商场商品大类销售大多同比上涨,但是上述商品中只有金银珠宝的比重呈现大幅上升,由上一年的16.5%上升至19.7%,比重接近2成,销售同比增长为4成。其他商品如家用电器、音像器材在百货店比重目前仅为2.3%,下降0.2个百分点,继续处于萎缩态势。 除了婚庆及装饰性金银饰品的销售增长外,部分百货店增加了金条销售柜台。虽然金价年年上涨,但是黄金珠宝商品销售仍然受到热捧,尤其是投资金条,部分商家几乎占到所有黄金珠宝商品的半壁江山。受前两年金融危机影响和日益增加的通货膨胀压力,消费者对具有保值能力的金银饰品颇受亲睐,各类纪念金条也成为较受欢迎的礼品。 新兴商圈、调整商圈百货店销售大幅上升 去年上海除了豫园商圈,销售同比靠前的分别是处于中环(真北)、南方商城、五角场三个新兴市级商圈的大型百货店,分别为51.5%、26.2%和24.8%,这三个商圈在2009年均完成了区域调整和改造。 2009年9月百联中环将月星家居退出10万平米的空白成功填补,引进了一大批时尚潮流的零售、餐饮、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品牌,东方商厦也因此扩大了营业面积。调整后,东方商厦中环店作为百联中环购物广场的主力百货店约占22.4%的营业面积,与周边专业专卖店、餐饮、娱乐休闲配比比较合理。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连续多年监测,东方商厦中环店自开业以来就一举进入上海单体百货排行前20强,名次逐年攀升。预计今年将再上升2位,这样的迅猛上升态势也是颇受业内瞩目的。 位于南方商城商圈的友谊百货友谊商城店2008年入驻新楼后,与原先在老楼时的定位和品牌完全不同,档次大大提升,经过2009年的调整,销售明显回升,同比增长迅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