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科视点 |产业视点 | 区域视点 | 国际视点 | 专题视野 | 中国经济 | 全球经济 | 国际贸易 | 中国贸易 | 热点下载
 當前網頁繁簡切換
英文视点 | Global News | China News | District News | Market News | Economy       英文網站 | 繁體網站
中科纵横官方微信 
搜索:通过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内容.
关键字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中科视点 >> 能源电力

光热发电商业化遇冷 民企望而止步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中科视点       时间:2011-1-28

光热发电商业化遇冷 民企望而止步
        2011年1月25日,国内首个太阳能商业化光热发电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50兆瓦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鄂尔多斯光热)中标结果揭晓,大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0.9399元/千瓦时的最低价中标。
        尽管购买了这一项目标书的企业达到了11家,但最终与大唐进行竞价的企业却仅剩两家。
        如此反差让光热发电前景更显迷离。有业界人士质疑,“虽然光热电概念正在兴起,但发展程度远没有达到大规模商业开发的程度。”
        逃离低电价
        1月20日,准备了7年之久的鄂尔多斯光热在北京开标,有11家企业购买了标书,但最终只有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和大唐三家企业投标,而对电价成本敏感的民营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观望。
        据财经网报道,此次国电电力报价2.25元/千瓦时,中广核太阳能报价0.98元/千瓦时,大唐新能源报价则为0.9399元/千瓦时。同时,招标文件中有明确规定,竞标企业的竞标电价不得高于1.15元/千瓦时,否则将被废标。1.15元,是目前已核准的光伏上网电价的最高价。
        虽然大唐在此次竞标中获胜,但《招标投标法》明确规定,规定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规定重新招标。此外,比其他两家报价高出一倍的国电电力更像是“志在参与”,真正有意竞争的只有中广核和大唐。
        而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尽管国电的报价比招标文件最高标的价高出一倍,但那一价格才是符合光热发电成本的“合理价格”,“以光热发电商业化较成熟的西班牙为例,当地光热发电的电价是27欧分,折合人民币2.4元。对比中国光热发电没有产业基础、关键设备仍依赖进口的现状,大唐、中广核的标价并不现实。”
        据鄂尔多斯光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计算,该项目总成本约为18亿元,年均总发电量约为1.2亿千瓦时,以25年营运期计算,若要实现8%的资本金内部收益率,税后上网电价需达到2.26元/千瓦时。
        “但目前的光伏电价已经普遍低于1元,国家不可能再让你独享2元多的高价,要进行商业化运作,光热电价就必须跟光伏持平。”孟宪淦说道。
        而上网电价与成本难以逾越的鸿沟,也正是民营企业在光热电领域裹足不前的最重要原因。
        据悉,从2003年就开始进行前期工作的鄂尔多斯光热项目一直以来是由民营企业内蒙古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和德国太阳千年公司合资的内蒙古施德普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但到了招投标阶段,太阳千年转而选择了与中广核进行合作,绿能则被迫退出。
        绿能公司总经理薛际钢对此曾回忆说,2008年施德普向发改委上报电价为2.26元/千瓦时,与当时内蒙古鄂尔多斯聚光光伏项目4元/千瓦时以上的电价相比,颇具竞争力。但随后光伏成本骤降,普遍的中标价都在1元左右,施德普上报的几个方案都因电价太高而被否决。
        光热电猜想
        光热和光伏是目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两个技术方向。
        与光伏通过半导体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不同,光热发电更为传统,主要是通过收集太阳能加热水蒸气进行汽轮发电,因为发电效率较高,提供的电能比光伏更为稳定可靠,对电网要求较低,基本可以直接与电网对接,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广泛重视。但光热发电对日照条件要求较高,并且需要通过建设大规模电站来降低成本,需要大片的土地、巨额的投资,如果希望提高转换效率,更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打印】【关闭
上一篇:
美国能源部10亿美元支持太阳能项目
下一篇:
2025年Q1中国在全球市场医药保健品进出口统计
网站推荐:
 国家信息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发改委 中国科学院 中国海关 国家统计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购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诚聘英才
Copyright: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4675230 传真:010-84673367 邮箱:service@zkreport.org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