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长江航道通过能力提高五成以上 2011年1月20日,记者从长江航道局2011年工作会上获悉,通过“十一五”大力开展航道浅滩整治建设,充分利用整治效果和自然水深,长江航道的通过能力提高了五成以上,极大地带动了长江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为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长江航道局按照“延上游、畅中游、深下游”建设思路,对长江上的35处碍航浅滩展开了较大规模的整治,完成建设投资54.24亿元。通过集中治理,下游航道初步实现了深水化,南京至太仓段航道水深达10.5米,太仓至长江口航道水深达到12.5米,3万吨海轮可常年通达南京,5万吨级海轮可常年到达太仓;中游荆江河段的最低航道维护水深从2.9米提高到了3.2米,枯水期通航紧张的局面明显缓解;上游重庆至宜宾航道最低的航道水深从1.8米提高到了2.7米,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并实现了2688公里干线航道全河段全天候通航。 长江干线航道维护尺度的大幅度提升,极大地释放了长江航道的航运潜力。长江航运经济技术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江干线航道维护尺度提高后,航道条件大为改善,长江上、中、下游航道的通过能力分别提高了4171万吨、2362万吨和13548万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7.29亿元。此外,平均运输每万吨公里货物燃油消耗量可降低11.6%,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8.76吨。2010年,长江干线货运量已经突破15亿吨,再创历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