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科视点 |产业视点 | 区域视点 | 国际视点 | 专题视野 | 中国经济 | 全球经济 | 国际贸易 | 中国贸易 | 热点下载
 當前網頁繁簡切換
英文视点 | Global News | China News | District News | Market News | Economy       英文網站 | 繁體網站
中科纵横官方微信 
搜索:通过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内容.
关键字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中科视点 >> 金融通讯

专家呼吁从政策层面推动IPv6IPv4仍可用6年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中科视点       时间:2011-1-28

专家呼吁从政策层面推动IPv6IPv4仍可用6年
        全球人口众多,各个领域都频现资源枯竭现象,就连我们上网要用的IP地址也即将告罄。本月22日,美国谷歌公司工程师洛伦索•科利蒂对媒体称全球互联网IP地址或在数周内全部用完,引起了网民以及社会各行业的恐慌。那么,对于本来IP地址分配量就偏少的中国,我们现有的IP地址还能撑多久?难道也会出现像北京车牌那样一号难求的局面吗?昨天,记者就广大网民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专家。
        现状
        IP地址面临“供应缺口”
        IP地址即互联网地址,是用来标识互联网终端的逻辑地址,具有唯一性,相当于生活中家庭地址的门牌号码。现有互联网使用的IP协议是一种名为IPv4的32位地址,全球总容量约43亿个左右。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负责全球互联网IP地址分配,功能类似于公路交通监管部门中的车管所。
        事实上,去年1月,CNNIC也发出预警,称全球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可分配的IPv4地址剩余量已不足10%,今年或将全部耗尽,如不及时解决,未来新网民将面临无IP地址可用的境地。本周,美国谷歌公司工程师洛伦索•科利蒂更是将IPv4耗尽的大限定格在数周之内,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在CNNIC负责IP地址业务的赵巍昨天告诉记者,截至2011年1月24日,IANA(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地址池还剩余7个A的IPv4地址(即1.17亿个),预计在今年2月分配完毕。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持有的IPv4地址数量为2.77亿个,中国的IPv4地址主要是通过几大网络运营商和CNNIC申请到的。
        赵巍透露,目前,在我国拥有的IPv4地址中,运营商手中仍有一部分可以使用,具体数量不好统计,但根据运营商网络和业务的不同情况,估计有的运营商手中的地址最长可以支撑6年,有的则只能支撑1-2年。
        CNNIC的IP地址专家张健表示,由于中国没有IP地址的主导权,所以分配到的IPv4地址数量在全球仅排第18位,而中国的网民基数和增长幅度却很大,所以面临的IP地址“供应缺口”形势更为严峻。CNNIC上周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数已达4.57亿,创下历史新高。
        影响
        若不解决将增加上网成本
        那么,IP地址耗尽到底会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什么影响?网民未来上网会受到什么影响?赵巍表示,IPv4地址资源耗尽,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影响非常大,现在中国互联网正呈爆炸式发展,网民增长迅速,IPv4地址的匮乏将严重制约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也会制约新业务、新应用的开展,同时影响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安全和稳定。
        “IP地址就像空气、水对地球一样,是互联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赵巍预计IP地址资源的紧缺与各国加速争抢会形成恶性循环,未来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大型IT信息系统获得IP地址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对于普通网民来说,IP地址资源的紧缺可能涉及上网费用上升,比如运营商可能采取一些措施,令用户上网成本提高。对新入网用户来说,如果分不到IPv4地址,那么访问现有的互联网资源和服务将受到很大限制;对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来说,没有足够的IPv4地址会制约其提供新的服务。
        从网络基础设施的性能和稳定性上看,IP地址的匮乏可能迫使人们普遍使用私有地址或动态地址进行通信,地址转换设备易形成网络的单点故障点和性能瓶颈,造成国家网络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低下、稳定性差。另外,私有地址不是合法地址,不能出现在公共网络中,网民将不能充分使用诸如视频点播、网络电话等端对端的互联网服务。
        从信息安全来看,私有和动态IP地址容易造成安全问题,网络入侵/攻击(包括木马)、网络欺诈、恶意发布虚假信息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大多都是钻IP地址隐藏、无法有效追查的空子,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净化网络环境带来了相当大的管理难度。
        出路
        IPv6亟待接替IPv4
        “如果不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将在运营商、用户和设备提供商间产生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张健认为,面对IPv4资源紧缺,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立即采取措施,推进IPv6网络部署。
        什么是IPv6?据清华大学教授李星介绍,互联网协议(IP)作为一项协议标准,是网络设备连入网络的唯一标识。目前IP协议版本分为IPv4和IPv6两种,现在使用的都是IPv4,当时的设计者没有充分预见到网络发展会如此迅速,造成了今天IPv4资源即将枯竭的局面。而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能提供比IPv4更庞大的地址资源,总数是一个天文数字,确切数字为“34的后面跟36个零”。这个数字的概念是:如果全球有1800亿亿网民,每人拥有1800亿亿的电脑等互联网终端,所有这些终端同时上网,IP地址仍有富余。
        赵巍介绍说,实际上,世界各国已对IPv6地址的部署“摩拳擦掌”,欧美等发达国家更是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成立专门的政府工作小组推进相关工作。我国从2003年就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中科院也在研发“IPv6网络关键技术及城域示范系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IPv6网络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运营经验。然而,我国的IPv6研究和网络发展仍多限于科研、政府机构和试验,未形成规模化商用。
        困难
        实现无缝互通是关键
        赵巍告诉记者,我国IPv4向IPv6过渡面临多重挑战:IPv6产业链不完善,更没有何时完成IPv4向IPv6过渡的时间表;在网络部署上,我国网络运营商基本完成了骨干网络IPv6改造进程,但IPv6网络发展集中在骨干网层面,向城域网和边缘网络延伸不足,难以为IPv6特色业务的开发和规模商用提供有效平台,相应的IPv6终端也比较少。
        赵巍指出,在技术上,IPv4和IPv6的互联互通是一个大问题,当前的互联网应用仍都在IPv4网络上,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IPv4和IPv6的互联互通问题,IPv6将成为孤岛,无法得到实质性大规模推广。
        对于普通网民来说,IP地址资源的紧缺可能涉及上网费用上升,比如运营商可能采取一些措施,令用户上网成本提高。对新入网用户来说,如果分不到IPv4地址,那么访问现有的互联网资源和服务将受到很大限制;对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来说,没有足够的IPv4地址会制约其提供新的服务。
        从网络基础设施的性能和稳定性上看,IP地址的匮乏可能迫使人们普遍使用私有地址或动态地址进行通信,地址转换设备易形成网络的单点故障点和性能瓶颈,造成国家网络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低下、稳定性差。另外,私有地址不是合法地址,不能出现在公共网络中,网民将不能充分使用诸如视频点播、网络电话等端对端的互联网服务。
        从信息安全来看,私有和动态IP地址容易造成安全问题,网络入侵/攻击(包括木马)、网络欺诈、恶意发布虚假信息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大多都是钻IP地址隐藏、无法有效追查的空子,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净化网络环境带来了相当大的管理难度。
        对于普通网民来说,IP地址资源的紧缺可能涉及上网费用上升,比如运营商可能采取一些措施,令用户上网成本提高。对新入网用户来说,如果分不到IPv4地址,那么访问现有的互联网资源和服务将受到很大限制;对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来说,没有足够的IPv4地址会制约其提供新的服务。
        从网络基础设施的性能和稳定性上看,IP地址的匮乏可能迫使人们普遍使用私有地址或动态地址进行通信,地址转换设备易形成网络的单点故障点和性能瓶颈,造成国家网络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低下、稳定性差。另外,私有地址不是合法地址,不能出现在公共网络中,网民将不能充分使用诸如视频点播、网络电话等端对端的互联网服务。
        从信息安全来看,私有和动态IP地址容易造成安全问题,网络入侵/攻击(包括木马)、网络欺诈、恶意发布虚假信息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大多都是钻IP地址隐藏、无法有效追查的空子,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净化网络环境带来了相当大的管理难度。
        此外,一些运营企业大量采用私有地址,对发展IPv6用户并不积极。
        呼吁
        国家应从政策层面推进
        如何实现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赵巍认为,向下一代互联网过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核心网络、用户的接入设备、终端、应用、网站、软件等各个环节的同步建设和改造迁移,需要产业链的协同配合,因此国家层面的推动是成功过渡的关键。
        CNNIC建议,应尽快实施国家行动计划,建立统一的IP地址管理机制和政策协调机制。在国家行动计划的统一推进、协调之下,地址分配机构、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标准制定机构共同推动IPv6技术的快速稳定应用,“这也是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取得领先优势的关键所在,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打印】【关闭
上一篇:
信息技术产品税降一半 iPad进口税最低300元
下一篇:
芬兰用华为技术创造4G移动网速世界新纪录
网站推荐:
 国家信息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发改委 中国科学院 中国海关 国家统计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购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诚聘英才
Copyright: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4675230 传真:010-84673367 邮箱:service@zkreport.org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