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煤电顶牛上演 电企高额负债陷无解局 电企负债无解局 高额的负债已成为五大发电企业难以摆脱的困局,如何破解至今尚无答案 新年,新一轮煤电“顶牛”继续上演。五大电力集团的年度工作会议上,高额的负债成为最让各企业负责人头疼的议题。 1月21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下称“大唐集团”)2011年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上,大唐集团的负责人明确表示要继续将“加大资本运营力度,努力降低资产负债率”做为2011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大唐集团只是五大电力集团的缩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五大发电集团的负债率较2009年相比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依然还呈现小幅度上升的趋势。其中大唐集团的负债率接近90%。”一位五大发电集团内部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透露。 长期以来,五大发电集团不断攀升的负债率一直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之后,五大发电集团的负债率一举突破80%以上。国资委曾就此对五大电力集团提出警告,同时将负债率的问题纳入了2010年度业绩考核指标。 警告并未起到实质作用。电监会的一份内部材料显示,截至2010年9月底,五大发电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都高于80%,各公司“财务费用负担重,财务风险比较大”。其中除了中电投负债率略降0.2%外,其它四大电企负债率均持续增长。 不如意的融资 “这几年为了降低负债率,我们几乎把所有挖潜的办法都用了。”五大电力集团的一位中层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在电力巨头看来,上市融资是降低负债率的“救命稻草”。 2009年底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下称“国电集团”)下属的国电龙源集团于H股上市,成为央企首个境外上市的新能源公司。国电龙源募集资金171.36亿港元,一举将国电集团2009年资产负债率降低3%左右。 一扇简单快捷的负债率达标之门似乎就在眼前。 2010年12月,大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唐新能源”)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但挂牌首日即跌穿发行价。公告显示,大唐新能源此次公开发售共获资金47亿港元,仅为预期目标的一半。 分析人士指出,大唐集团对此次上市抱有很高的期望,在基石投资者方面也下足了工夫,所选择的7家基石投资者均实力雄厚。但市场对大唐新能源并不买账,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投资者对目前国内电力市场并不看好。 面对大唐新能源的前车之鉴,本来预期同期上市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下称“华能集团”)全资子公司华能新能源选择了推迟上市计划。 “上市融资我们确实有考虑到降低负债率的因素,但是看到市场对于大唐新能源的反应并不乐观,我们还是选择避开这一时期。毕竟我们得到的审批在半年内都是有效的。”一位华能集团的内部人士表示。 至此,五大发电集团已有三家将旗下新能源资产分拆上市。但是,面对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融资结果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上市融资,确实可以在短期之内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仅仅只能在一段时期之内有效。如果五大发电集团根本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一段时间之后,负债率还是会反弹。”一位电力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