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科视点 |产业视点 | 区域视点 | 国际视点 | 专题视野 | 中国经济 | 全球经济 | 国际贸易 | 中国贸易 | 热点下载
 當前網頁繁簡切換
英文视点 | Global News | China News | District News | Market News | Economy       英文網站 | 繁體網站
中科纵横官方微信 
搜索:通过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内容.
关键字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中科视点 >> 更多视点

日本强震给全球经济带来“余震”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中科视点       时间:2011-3-15

日本强震给全球经济带来“余震”

        日本东北部海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当天收盘时,国际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均以下跌报收。分析人士称,强震对全球经济而言仅是短期影响,对中国影响主要在部分行业的进口方面。另外,地震造成的临时性出口中断将对全球部分产业短期造成影响。
        鉴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纽约高频经济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温伯格表示,短期内日本地震将冲击全球经济。不过,美国科莫多研究咨询公司负责人杰弗里•兰茨贝格指出,从全球视角看,也仅仅是短期影响。穆迪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多•库迪诺甚至认为,日本灾后重建可能对全球贸易构成提振。
        对于中国经济影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回应说,这次地震对中国出口影响是短期的,因为日本对中国一直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此次地震对中国产业和外经贸的最大负面冲击,将表现在进口领域。受影响最大的当数进口日本设备和机电、光学等零部件企业。
        此次日本强震造成的临时性出口中断将对其他国家一些产业造成影响。由于新日铁等日本钢企巨头在地震区的工厂被迫停产,市场预期铁矿石需求将骤然锐减。另外,日本炼油、化工企业的停产可能对国际化工市场产生冲击,部分化工产品价格或因此上涨。这次地震还造成丰田、本田等汽车巨头和部分电机公司停工,在灾后重建之前,日本对铜、铝等有色金属需求下降,将导致其价格下跌。由于索尼、东芝等知名日本电子企业位于震区的工厂停产,预计部分关键电子原料和零组件等将短暂缺货,对全球电子产业界构成不利影响。另外,此次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爆炸,引起了社会对核电发展的担忧。民众对核安全关注的加重,或导致核工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丰田、本田在本土所有工厂停产、索尼12万台PS3被海啸冲走、iPad2由于NAND闪存的断货而面临停产危险、日经股指及亚洲其他股市纷纷下挫……11日的日本9级大地震在引发一波又一波的经济“余震”。那么,此次大地震是否会挫伤全球复苏进程?对中日经贸关系又会带来哪些影响?日本自身经济能否重演当年的 “阪神奇迹”,迅速复原呢?
        短期有虞长期无忧
        当前,尽管全球经济已进入复苏轨道,但由于发达国家存在债务风险,新兴经济体又面临通胀压力,复苏前景依然充满诸多挑战。如今,日本大地震又突如其来,市场忧虑会否给未来全球经济增长蒙上阴影。
        “短期的确存在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不会拖累全球整体的复苏势头。”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如是判断。因为,短期阶段救灾是当务之急,日本会集中一切力量来应急,无暇恢复出口企业的生产。而日本又是汽车、电子产品以及中间产品(如芯片)的出口大国,此类产品的供应短缺会搅乱供应链市场,从而连累贸易往来。但是,长期来讲则无碍复苏大局。首先,日本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自身占全球GDP比重只有2.2%,权重较小;其次,救灾过后将迎来重建,重建势必会拉动进口和投资需求,尤其是钢材、粮食等大宗商品。第三,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复苏强劲,而新兴市场的势头最强,为复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日贸易结构改变
        在日本对外经济关系中,中国扮演着关键角色,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这次地震对中日经贸关系会有哪些影响也深受关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表示,此次地震对我国进口产生的影响主要会集中在汽车、精密机床、优质零部件及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不过,由于精密机床预计一两个月会恢复生产,而中国汽车进口已趋多元,因此这两种产品只受短期影响。在出口方面,灾后重建会刺激钢材、建筑材料的需求,中国在此类产品的对日出口中将获益。
        可以预见,由于日本原先的出口产品因暂时停产可能需要从中国进口,中日贸易结构短期会出现变化。
        与日本经济联系颇为密切的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也会或多或少受到波及。长三角是不少日企的产品生产基地,如东芝、日立、佳能、松下、索尼等,这类品牌的消费电子产品所需的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将会受到地震冲击。此外,在双方贸易结构中占据较大比重的服务贸易和旅游也难幸免。
        复苏难现“阪神奇迹”
        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虽然给日本造成2000亿美元的损失,但不可思议的是,日本经济却迅速从震后废墟中获得重生。这次东北地区的地震能有这份幸运吗?
        专家认为,这次恐怕奇迹难再,治疗地震的创伤、恢复经济元气将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首先,两次地震的性质和后果不同。阪神仅仅是陆地地震,破坏范围有限,而此次是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叠加效应,受灾面积更大,财产人员损失更惨重;阪神地震次生灾害较少,而此次地震引发了核电站的泄漏危机,并且多个核电站机组将报废,而日本电能消耗的30%依赖核能,因此电力等能源供应将出现很大缺口,不利于生产的恢复。此外,此次地震使一些作为工业基地的港口城市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这一来将损伤港口在经济上的“造血”功能,二来也不利进出口运输。
        所以,此次地震是对经济造成“存量”和“增量”的双重打击。
        其次,两次地震的经济背景也有时代差异。1995年正处于日本经济泡沫行将破裂的时期,阪神地震成为最后一根稻草,震后股市、房地产下滑,泡沫破裂为实体经济的复苏扫清道路。而且,当时亚洲国家经济形势相对较好,外部需求充足。
        眼下,日本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债务已占GDP的200%,而救灾又急需资金,难免要追加预算,日本央行也宣布向金融市场紧急注资12万亿日元。若增加预算,税收也会随之增加,消费活力必受抑制。加上现在世界又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外需疲软,内外环境皆不利于复苏。
        这次地震是否真如一些乐观人士所预计的将使日本“因祸得福”,重获增长动力?徐明棋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说,尽管重建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复苏,但很难触动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老龄化、消费不振、财政赤字等。
        江涌甚至预言,此次地震对日本经济可能会“伤筋动骨”。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是第一个“失去的十年”,本世纪初又是第二个“失去的十年”,那么这次地震后很可能将使第三个十年开局不利。
打印】【关闭
上一篇:
长沙计划三年培养万名电子商务“湘军”
下一篇: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150万辆
网站推荐:
 国家信息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发改委 中国科学院 中国海关 国家统计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购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诚聘英才
Copyright: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4675230 传真:010-84673367 邮箱:service@zkreport.org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