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煤产量增幅高于下游行业,产销两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全国共生产煤炭75143万吨,同比增长28.1%。同期,发电量为94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8%;粗钢产量15801万吨,同比增长24.5%;水泥产量33585万吨,同比增长20.3%。 3月份国内原煤产量近2.8亿吨,较之2月份环比增加6683万吨。此前国家煤监局信息称,春节期间全国停产放假矿井1.36万处,占矿井总数的89.7%,产煤能力24.4亿吨/年,占总能力的66.1%。截至3月12日,约有1/4矿井复产。现在看来,3月中旬后小矿复产情况高于1/4。这既是3月份煤炭产量大增之因素,亦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一大根源。 3月份,电力、钢铁和水泥产量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不过,无论是环比、同比增幅还是累计增幅都低于煤炭行业。煤炭供给增大,这是第一季度国内煤炭市场供给前紧后松之缘由。 第一季度,国内煤炭运量快速增加。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前3个月,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累计完成4.95亿吨,同比增加8733万吨,增长21.4%。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完成煤炭发运量1.27亿吨,同比增加1969万吨,增长18.4%。今年一季度,受进口煤影响,国内海上运力持续低迷,煤炭运价大幅下降,3月中旬后,因国内综合煤价优势明显,沿海运价终于止跌反弹。 第二,市场供需前紧后松。今年年初,因全国性低温天气持续,取暖用煤需求急剧上升。加之今年中国经济向好势头继续,国内煤炭供给一度呈供不应求状态。各类库存大幅下降。以直供电系统为例,1月10日,直供系统库存降至1992.39万吨,存煤可用天数仅有8天。直供电厂库存水平是自2006年4月份以来的第二低月份,与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时的1742万吨相差250万吨。1月10日,直供电系统煤炭消耗大幅上升至253.94万吨,13日,日耗煤更是飙升到271.29万吨,为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一时间,全国到处都在“抢煤”。 针对国内煤炭供需紧张,在国家发改委的统一协调下,自1月11日开始,铁道部、交通部开展了为期20天的全国范围内电煤抢运活动。与此同时,产煤大省和煤炭大集团们亦展开了“保电煤”活动。经多方努力,1月末,国内煤炭供需紧张状况明显好转。1月31日,直供系统电煤库存较1月10日增加了629万吨至2621.31万吨,可用天数提高了2天为10天。 进入2月份,因春节企业放假和天气转暖,煤炭需求较1月份明显下滑,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宽松,动力煤价格下行。3月份,企业开工率逐渐回升,煤炭消耗增长。本来,3月和4月正值一年中的煤炭消费淡季,但今年南方五省干旱严重,水电发力大幅下降,火电发力大增。据测算,今年前2个月,水电占全国供电量由去年同期的12%降至9%,这成为支撑国内煤市淡季不淡的原因之一。 第三,动力煤价先扬后抑,炼焦煤价格稳步上攀。2010年一季度,中国动力煤和炼焦煤价格走势呈现不同风格。 动力煤市场:2010年前3个月,国内动力煤价格随需求波动较大。年初的上涨主要受国内寒冷低温天气和经济复苏带动。今年1月上中旬,我国大部分地遭遇低温寒冷天气袭击,空调用电量和取暖用煤量大幅增长。同时,经济复苏带动重工业用电量明显回升导致煤耗大增。据中能电力燃料公司数据,1月份我国电力行业耗煤7878万吨,较2008年和2009年1月份的6344万吨和5257万吨分别增长24.1%和49.8% 。同期,极端性寒冷天气也席卷欧美和亚洲等国,导致国际煤炭市场供需紧张,煤价飙升。1月8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南非理查德湾港和欧洲三港ARA煤价均较前一周飙升约10美元,至90美元/吨以上。 1月11日,秦皇岛港5800大卡的大同优混煤平仓价升至850元/吨,5500大卡的山西优混煤亦涨至810元/吨。随后,铁道部和交通部开展为期20天的电煤抢运增加了国内煤炭供给,平抑了大幅攀升的煤价。2月份后,国内动力煤价格在供给宽松的格局下开始下跌。不过,因今年我国南方五省区干旱持续,火力发电量增长,使下跌中的国内煤价得到一定支撑。3月15日,秦皇岛港煤价在连续下滑六周后企稳。大同优混、山西优混和山西大混煤平仓价分别降至730元/吨、680元/吨和570元/吨,较今年年初下降了15%至20%。而3月份国内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事发地小矿产量停产等因素使煤炭市场的供需宽松局面发生变化,国内动力煤价普遍企稳,港口煤价小幅上扬。 炼焦煤市场:今年前三个月,中国钢铁行业复苏势头延续,粗钢产量继续上升。3月份,我国粗钢产量5497万吨,日均产量177.3万吨,仍居高位。钢铁行业持续向好,为国内外炼焦煤价格上涨提供了空间。与此同时,全球钢铁行业开工率持续回升,带动国际焦煤需求增大,价格暴涨,国际煤炭巨头垄断地位进一步增强。3月初,全球多数钢企与澳BHP签约的2010年第二季度国际炼焦煤合同价格较2009年大幅上涨55%至200美元。国内焦煤价格亦水涨船高。 第四,煤矿安全形势复杂多变。2010年1月和2月,国内煤矿安全形势总体较好。然而,进入3月份后,各类煤矿事故频发,安全形势变得很严峻。3月1日,神华乌海能源骆驼山煤矿发生一起重大透水事故后,造成31人被困;3月15日,河南新密东兴煤矿发生一起火灾造成25人罹难;之后,河北一小矿发生瓦斯爆炸。3月28日,中煤承建的山西焦煤集团华晋焦煤公司的王家岭煤矿突发特别重大的煤矿透水事故,当时153名矿工被困井下。经八天八夜多方倾力大救援,115名矿工平安脱险,截至4月12日,有35人遇难,仍有3人被困井下;河南洛阳伊川又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5人死亡,1人失踪。初步估算,3月份,因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造成死亡、失踪、被困的人员至少在140名以上。国内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一方面说明在当前煤市向好情况下,部分煤企急功近利,忽视安全生产,另一方面也为煤炭市场运行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第五,煤炭净进口格局未改,出口依旧低迷。2009年中国煤炭进出口出现大变局。煤炭出口降至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至2240万吨,进口煤创纪录地达12583万吨,净进口10343万吨。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煤炭净进口仍是“冰火两重天”。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2个月,中国进口煤2918万吨,同比大增270%。同期,出口量仅为344万吨,同比下降33%。据悉,3月份中国煤炭出口仅为226万吨,较1月的182万吨和2月份的162万吨有增长,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数量仍显疲软。数据显示,中国1至3月煤炭出口量至570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22.7%。3月份,国际煤价仍在高位运行,而国内煤价经2月份的大幅下滑后价格优势显现,不少沿海企业已转向国内采购。这从3月中旬后沿海煤炭运价止跌并大幅反弹可以映证。总体来看,虽然3月份进口煤数量将较前两个月明显下滑,但高于当月出口量没有疑问。 第二季度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将呈略偏紧状态。这是因为:一是随着天气升温和经济复苏延续,电力企业的迎峰度夏储煤和补充库存将逐渐进入高潮,目前部分企业储煤热情渐起。二是国内煤矿安全大检查将使煤炭产量增幅放缓,从而导致供给偏紧。三是因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国际煤市需求大增,国际煤价升势显现,从而将对我国进口煤形成一定抑制,并带动国内煤价攀升。四是国内煤价底部基本探明,未来上升可期。
来源:中国传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