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能源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革命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国家继续深化改革的政策指引下,天然气行业的发展环境将发生显著变化。深入剖析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对我国各天然气经营企业“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和决策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市场天然气行业发展态势
1.天然气消费仍将保持较快速增长
随着环保压力增加和技术进步,全球能源消费的低碳化趋势日益明显,天然气将成为全球能源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重要桥梁,发展速度将明显高于煤炭和石油。BP公司2014年出版的《BP2035世界能源展望》预测,2012-2035年全球能源消费年均增速为1.5%,天然气年均需求量增长速度约为1.9%。
至2035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将与煤炭、石油趋同,均为26%~27%。从气源供应种类来看,页岩气所占比重将持续增加,2035年页岩气的供应量将满足天然气需求增长量的46%,占世界天然气产量的21%,其中北美有望占到全球页岩气产量的71%。
2. 全球天然气市场进入供应宽松时代
受美国页岩气革命、东非天然气发现、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将发生改变。从供应区域看,中东、俄罗斯、中亚、澳大利亚、西非仍然是主要天然气出口区域,北美、东非将成为新的资源出口区域。从消费区域看,北美将由天然气进口区域逐渐向天然气出口区域转变,欧洲天然气消费区域稳定,增幅有限,中东地区天然气消费增长迅速,亚太地区将在未来2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消费中心。
从贸易流向来看,全球将出现中东、俄罗斯、澳大利亚、中亚、北美和非洲天然气向欧洲和亚太地区出口的“六对二”供需格局。从贸易形式来看,管道气和LNG继续向后者倾斜,短期合同和现货贸易所占比重将不断增加。根据对全球在建及规划LNG产能的调研,预计2017年之后全球LNG市场将逐渐宽松,甚至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3. 亚太地区进口LNG价格将逐渐走低
国内外研究机构普遍预测,在我国“十三五”期间,国际原油价格将保持在90美元/桶以下,与国际油价挂钩的东亚地区LNG采购价格也将一路走低。“十三五”期间,亚太地区对进口LNG的议价能力得以提高,亚太地区将建立统一的天然气交易中心并逐渐影响到全球市场,原有的参考国际油价来确定天然气进口价格的局面将有所改观。
同时,中国与俄罗斯于2014年签署大规模的管道气购销协议,将形成实际供应能力,交易价格也将成为东亚各国天然气采购价格的标杆之一。综合以上各种因素以及各可供资源的开发和运输成本,伍德麦肯兹公司2014年预测,欧洲及北美天然气价格期内将基本保持稳定,亚太地区气价一路走低,最高价格在1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以下,期末可能到达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的低点,触底之后开始回升(见下图)。
4. 天然气在发电和交通运输领域将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非经合组织国家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全球经济电气化程度提高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工业和发电的天然气消费将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发电的燃料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发电将成为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未来世界天然气30%~40%将用于发电。随着各国气候协定的签订,交通运输的尾气排放将成为重点控制的方向。天然气因其清洁高效可获得性,成为燃油最可靠的替代品,车用天然气近两年发展迅速。随着各国政府ECA(排放控制区)的划定,天然气应用领域将由汽车向轮船扩展。
二、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环境和趋势
1.我国天然气消费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十三五”期间,国家层面的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污染治理将成为天然气消费最主要的推动力。2013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纲领性文件。2014年11月,中美双方在北京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早日达峰。按照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到10%以上。
同时应该认识到,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影响天然气消费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宏观经济增长对天然气消费的驱动力减弱,很多用气行业面临着效益下滑、产能过剩等问题,不仅投资更换燃气设备存在困难,而且对用气成本的波动更加敏感,导致用户煤改气、油改气的意愿大幅减弱。
第二,天然气价格上涨和国际油价的下跌均会对天然气消费起到抑制作用。随着国际油价的一路下跌,天然气相对成品油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同时由于与煤炭的价差不断扩大,天然气在电力、化肥等行业已完全丧失竞争力。
2014年,国内天然气市场已经出现区域性、阶段性的供大于求的局面。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国内外咨询机构普遍预测“十三五”末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将下降,2020年天然气消费将在3000亿~3600亿立方米(见下表),低于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的预期值。
2. 天然气供应能力激增,非常规天然气实现产量目标的难度较大
国家发改委《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4000亿立方米,力争达到4200亿立方米。《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国产常规气达到185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力争超过300亿立方米,煤层气产量力争达到300亿立方米,并积极稳妥地实施煤制气示范工程。
整体来说,“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形成国产常规气、非常规气、煤制气、进口LNG、进口管道气等多元化的供气来源和“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供气格局,预计实现总规模在3750亿~4300亿立方米。其中常规天然气供应将保持平稳增长,按照“十三五”期间常规天然气产量年均增加60亿~80亿立方米计算,2020年全国常规天然气产量为1650亿~1750亿立方米。
非常规天然气供应目标实现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页岩气开发面临巨大的前期投资及困难的地质地理条件限制,以及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的约束;煤层气开发面临着矿权重叠制约、单井规模小、投资回收期长等因素制约。页岩气和煤层气预计实现规模400亿~60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已获得国家路条的有50多个,规划产能2500亿立方米/年左右,由于建设过程中环境约束和水资源约束越来越严厉,预计实现规模300亿~500亿立方米/年。
进口天然气资源规模增幅最大,中亚、中俄东线和中缅这三个陆上进口通道预计供应规模可达到800亿立方米以上,海外LNG资源供应规模可达到600亿~700亿立方米。
3.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全国性互联互通管网格局基本形成
国家对油气管网设施领域投资限制的放宽和审批权限的下放,将极大调动各路资本进入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干线管道的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区域天然气管网系统和配气管网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地下储气库等调峰储备体系将进一步完备,不同经济主体管网设施将逐步实现互联互通。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到2020年,全国长输管网总规模达15万千米左右(含支线)(见下图),输气能力达4800亿立方米/年左右;储气设施有效调峰能力为62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地下储气库调峰440亿立方米、LNG调峰180亿立方米;LNG接收站投产18座,接收能力达7440万吨/年左右;城市配气系统应急能力的天数达到7天左右。
4. 天然气价格上涨动力趋弱,市场供需向买方市场转变
“十二五”期间,多数省市天然气门站价格增长一倍左右,价格上涨主要源于进口气价格倒挂下的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的推动、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和全社会CPI的上升。预计“十三五”期间,价格上涨的推动力减弱。
首先,受国际油价大跌影响,进口LNG、管道气的引进成本将降低,而国产常规气价格基本到位;
其次,天然气供需转为买方市场,下游用户的选择增多,议价能力提升,且受经济增长整体下行影响明显,终端用户特别是部分工业用户的天然气价格承受力降低;
最后,全社会CPI增长有限,政府从稳定增长、扩大天然气消费量等角度出发,也无继续推动价格上升的意愿。
综合各种因素,“十三五”期间我国天然气价格将基本保持在“十二五”末的水平。
与此同时,天然气门站价格有下行可能。首先,在现行的市场净回值法定价体系中,天然气门站价格与进口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密切相关,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这两种可替代能源的价格近期也一路走低,随着市场净回值法的全面推行,天然气门站价格很可能下降。其次,“十三五”期间各大石油公司的资源供应是硬供应,而市场需求是软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尽可能把天然气销售出去,扩大市场份额,各大公司在市场重叠区域阶段性地调低销售价格将可能成为重要举措。
5. 天然气用气结构更加均衡,高效化成为发展方向
2013年新版《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指明了未来国内天然气利用的发展方向。在城市燃气领域,我国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年均气化人口在3000万人左右,全国城镇气化率2020年将达到60%以上,天然气将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燃料。
在交通运输领域,天然气将成为大多数中小城市出租车的主要燃料,大中城市的公交车将逐步向天然气等清洁燃料车升级,LNG车将向城际客车和重型卡车发展,船舶和火车的LNG应用将开始起步,天然气将成为在公共交通运输业具有竞争力的燃料。在工业领域,天然气工业燃料置换的进程将全面加快,特别是环渤海地区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燃煤锅炉替代,钢铁、石化、陶瓷等传统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结构转移等因素,将刺激天然气在工业中的应用。
在天然气发电领域,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将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优先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天然气化工领域,天然气制氢因其具备较高的价格承受力而有可能得到发展,新疆、川渝等气源地的天然气化工还会保持缓慢发展,但所占比例将逐步降低。预计到2020年,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应用将占到用气总量的60%以上(见下图)。
天然气利用结构的优化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发电用气量取决于国家能源价格体系能否理顺,主要是天然气发电的清洁属性价值能否得到体现。第二,随着国际油价的一路下跌,天然气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代油需求受到抑制,特别是天然气价格上涨到位后相对于成品油的价格优势逐渐降低甚至丧失。
6. 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保持稳定供应是天然气业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十三五”期间,我国天然气整体供不应求的局面得以改观,但由于各地用气结构的不均衡,区域性、季节性的天然气供不应求还会继续存在。特别是由于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执行,工业窑炉煤改气的大量实施,冬季用气规模大幅攀升,尤其是京津冀鲁地区供暖用气,季节调峰压力将比目前更为突出。
目前国内储气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已建成的地下储气库主要满足几个重点城市的调峰需求,大部分城市在煤改气后的调峰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十三五”期间,多数用户实现双气源供气,谁能拥有足够的季节调峰能力,谁能保障天然气供应的安全平稳,谁就可以在市场开发中占得比较优势。
三、我国天然气行业改革与发展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持续推进油气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力度,陆续出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的通知》、《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结合能源领域“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精神,“十三五”期间国内天然气行业的改革发展方向日益明确。
1.现代化市场体系的构建是行业改革的最终目的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在法律法规建设、行业管理体制、市场规则、市场监管等方面继续完善,构建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主体、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规模的众多天然气产供销企业并存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天然气行业改革的终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将建立健全以“石油天然气法”为核心、以天然气专项法为支撑的完整法律框架。在管理体制方面,将加强能源主管部门对行业总体规划、市场准入、法律法规等的统一管理。在市场规则方面,主要是强化上游环节的准入方式、准入主体、准入规则以及退出和流转机制管理,推动天然气基础设施的财务和产权独立,促进下游环节的有效竞争,推进天然气的市场化定价。在市场监管方面,主要是加强中游管道等环节的公平公开准入、接入条款、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力度。
2. 市场主体多元化是改革的发展方向
多元化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典型特征。目前,天然气终端销售领域的多元化已经实现。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及港资企业已经实现在终端销售领域的三足鼎立。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正在推进。三大公司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初步实现了主干管网和基础设施的产权多元化,进口LNG接收站审批权限的下放将有力促进民营等社会资本进入接收站建设领域,区域管网的本地化建设成为主流,储气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得到国家的大力鼓励。
资源供应领域的多元化是改革的发展方向。目前民营及社会资本主要进入了煤制气、煤层气的资源开发领域,但尚未形成规模,页岩气独立招标已经开展两轮并将继续完善和实行,常规天然气区块的招投标制度将逐步推出;天然气进口企业的资质要求将逐渐放开,广汇、新奥已经实现海外资源进口,未来的天然气进口企业会越来越多,大用户将可能直接从海外购买天然气资源。
3. 天然气管网设施独立是改革的关键环节
油气管网建设运营体制改革是油气行业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未来天然气管网设施的监管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输送与销售业务分离,管网公司将不再经营销售业务;
二是管网等基础设施实行严格的第三方公开准入,其管输、储存、液化等能力在满足自身需要后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无差别向第三方提供服务;
三是服务价格将受到严格的监管,以长输管道为例,管网公司所收取的管输费与本企业直接成本无关,只取决于社会平均管输成本,可能与管道管径直接挂钩,管径越大单位管输费越低。
因此,管道规划中最优管径的选择将更为重要,管网公司为了提高效益,必须在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建设、运营各个环节均把提高管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放在首位,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大用户自主选择供应商将成为发展方向
在资源供应主体多元化和管网独立的基础上,国家将逐步放开下游用户自主选择供气商的权利,开放次序首先是城市燃气企业、天然气发电厂和冷热电联供能源站、大型工业企业、LNG/CNG燃料供应商等大规模工业用户,其次是城市燃气领域一定消费规模的非居民用户。
天然气购销模式将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气终端用户,可以自主选择供气商,甚至自主选择购买国外资源,选择权和议价权增大。对于上游供气商来说,资源获取成本将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城市燃气经营商来说,现行的城市燃气专营权制度将受到严重冲击。
5. 市场化定价是改革的焦点所在
“十三五”期间,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将继续推进,市场在天然气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按照国家“监管中间,放开两头”的价格管理思路,包括各省门站价在内的各种气源价格的管制将逐步取消,产业链两端的价格将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在此背景下,政府在天然气价格中的干预力度将越来越弱,供求关系将成为影响天然气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油气行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天然气产业的市场化趋势不可逆转。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天然气经营企业,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融入市场化改革浪潮,真正树立并贯彻执行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才能在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中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