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科视点 |产业视点 | 区域视点 | 国际视点 | 专题视野 | 中国经济 | 全球经济 | 国际贸易 | 中国贸易 | 热点下载
 當前網頁繁簡切換
英文视点 | Global News | China News | District News | Market News | Economy       英文網站 | 繁體網站
中科纵横官方微信 
最新专题视野 | 
视野导航
能源电力 | 化工机械 | 医疗卫生 | 医药保健 | 
金融经济 | 交通运输 | 冶金制造 | 农副产业 | 
装饰建材 | 电子通讯 | 轻工纺织 | 服装鞋帽 | 
日用百货 | 汽车家电 | 房产服务 | 其他行业 | 
联系我们
电话:0086-10-84675230
传真:0086-10-84673367
邮箱地址(E-MAIL):
service@zkreport.org
搜索:通过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内容(温馨提示:请用简体输入法进行搜索).
关键字
烟草行业“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视野 >> 最新专题视野 >> 日用☆百货
最新专题视野
【时间:2018-2-27】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印发烟草行业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行业各直属单位,国家局、总公司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创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围绕科技创新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今年5月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我国科技事业“三步走”战略目标,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号角。
    
    为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国家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和任务部署,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行业建设,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和《烟草行业“十三五”规划》(国烟计〔2016148号),国家局研究制定了《烟草行业“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从行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要求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格局,系统部署、精心组织、协同推进,确保《规划》得到有效落实。

 

国家烟草专卖局
20161120
(可公开)

烟草行业“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国烟科〔2016〕316号

    为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成创新型行业,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和《烟草行业“十三五”规划》(国烟计〔2016148号),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十二五”时期,行业全面贯彻实施《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坚持中式卷烟发展方向,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和任务。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深入实施烟草基因组计划、卷烟减害技术、造纸法再造烟叶技术升级、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卷烟增香保润、中式卷烟制丝生产线、超高速卷接包机组等8个科技重大专项和烟草育种、卷烟调香、降焦减害、特色工艺四大战略性课题,在行业发展战略性、前沿性、瓶颈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一是中式卷烟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中式卷烟品类创新,构建形成有支撑、成体系、能感知的中式卷烟品类体系,引领重点品牌持续创新。实现中式卷烟产品创新,细支卷烟、低焦油卷烟、低有害成分释放量卷烟、低焦高端卷烟、爆珠卷烟、雪茄烟迅速成长,以全国性知名品牌为主导、区域性优势品牌为依托、创新型特色品牌为引领的发展格局更加凸显。实现中式卷烟风格特色和口味特征创新,完成香精复配自主调香向香精掌控自主调香、核心香原料自主调香的技术升级,确立“以我为主、由我掌控”的调香主体地位,中式卷烟品质持续提升,有效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牢牢掌控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布局新型烟草制品研究,形成技术、产品、装备“三位一体”全产业链发展的研发体系。二是烟草农业科技发展迈上新台阶。烟草研究进入基因时代,绘制烟草全基因组图谱,突破以CRISPR/Cas9为核心的烟草基因组编辑技术,培育基因定向改良的抗黑胫病红花大金元品种、抗烟草CMV和TMV病毒病K326品种,实现从结构基因组研究、功能基因组研究到分子育种的跨越,占据国际前沿。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全面推广,覆盖植烟面积的72%,成为我国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的成功案例,并在国际上形成影响力。自育烟草品种栽培面积超过75%,占据主导地位。完成全国烤烟生态特征区划和香型风格区划,加速推进烟叶精益生产和特色烟叶开发,支撑传统烟叶生产向以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三是卷烟生产制造迈上新台阶。实现卷烟精细化加工、均质化生产、敏捷化制造、智能化控制、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研制升级重点卷烟品牌专用制丝生产线;研制16000支/分钟卷接机组和800包/分钟硬盒包装机组,国产卷接包机组实现由高速向超高速的跨越;研制高速、高效、清洁、低耗具有国际水准的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线,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四是卷烟降焦减害迈上新台阶。实现卷烟焦油量、其他有害成分含量有效降低,国产卷烟焦油量从11.9毫克/支降低至10.3毫克/支,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接近;以7种成分为代表的卷烟危害性指数从9.3降至8.5,与国外卷烟相比形成比较优势。五是烟草知识产权发展迈上新台阶。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全行业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739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76项。获得授权烟草技术类专利13266件,是“十一五”的5.59倍;其中发明专利2834件,是“十一五”的7.56倍。

    ——科技创新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十二五”时期,行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287.17亿元,其中研究开发项目经费165.18亿元。打造了一支以工程院院士、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首席科学家、卷烟高级调香师等为代表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端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产学研分工协作、互为支撑的格局。新建上海新型烟草制品研究院、国家烟草基因研究中心和7个生物技术研究平台,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和省级烟草研究所覆盖烟叶主产区。“十二五”末,行业共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家,行业认定工业企业技术中心16家、烟叶生产技术中心7家,行业工程研究中心2家,行业重点实验室21家,行业重点标准研究室13家,通过中国实验室认可的质检实验室29家。科技信息资源平台实现国内外烟草科技信息资源的全覆盖。

    ——产品质量监管持续增强。产品质量水平稳定提高,烟叶、卷烟、烟用材料、烟用添加剂等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得到有效监控。质检体系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建成烟草制品和释放物成分披露数据库,发布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规定。

    ——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持续推进。成立烟草行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建立行业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相关技术规程,完成烟用添加剂安全性集中评估工作,发布烟用添加剂、烟用材料、再造烟叶、烟叶农残等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基本实现产品安全类标准全覆盖。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项,发布国家及行业标准238项、总公司企业标准97项。烟叶标准化、商业标准化、计量管理持续推进。

    ——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全面推行首席专家制,工商企业积极探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成长通道。行业内外协同创新不断拓展,与国际知名烟草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加强,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烟草科研合作中心(CORESTA)等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首次评选总公司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评选杰出贡献奖科学家2名;首次开展总公司技术发明奖评选。行业全员创新、全面创新的文化氛围基本形成。

    当前,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呈现群体跃进态势,全球创新创业进入高度密集活跃期,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全球流动的速度、范围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烟草行业面临的增长速度回落、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四大难题”不断凸显,卷烟销量下滑、生产成本上升、商业利润透支形势严峻。推进烟草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同时,“十二五”时期行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必将为科技创新的加速突破提供坚实基础。

    面对新的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行业科技创新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突破性成果不多,科技创新与行业经济发展融合仍需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水平偏低,与行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激励创新的环境和政策措施亟待完善,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水平有待提高,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需要进一步弘扬。必须紧密跟踪国际烟草科技发展前沿,准确把握行业发展需求,着力解决科技创新中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烟草行业发展“五个基本定位”,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推动行业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为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创新型行业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双轮驱动。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共同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遵循科技创新规律,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

    ——紧扣发展。坚持把支撑行业重大需求作为战略任务,面向科技前沿的重大挑战,面向行业发展的紧迫需求,面向品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问题,明确行业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关键领域尽快实现突破,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升级、塑造引领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主体。坚持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突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科技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强化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动创新主体协同和创新要素协同,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创新效率。

    ——强化激励。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落实以人为本,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尊重创新创造价值,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让科研人员获得更多的合法权益,更好体现知识和创造的价值。


    (三)主要目标。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创新型人才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创新生态更加优化,行业整体创新活力和动力进一步激发,科技进步与行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创新、科技减害、科技增效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卷烟焦油含量、其他有害成分含量、烟草吸入量的有效减少,打造中式卷烟发展新优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新优势、新型烟草制品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一流品牌和产品的创新型企业,建成创新型行业。

    ——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实现中国烟草由“跟踪、并行”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全行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持续提升,投入总量高于“十二五”水平。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6000件,低焦油卷烟和低有害成分释放量卷烟销量均突破1000万箱。

    ——协同创新更加高效。优化整合行业创新资源,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加强创新综合载体建设,推进企业内部协同创新,拓展与消费者、供应商、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在重要战略领域建成一批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高层次创新平台。在全球范围内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在更高水平上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

    ——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增强。着眼长远和全局,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形成由战略综合类、技术创新类、科学研究类、基础支撑类等4类科技创新平台组成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整体效能。行业认定工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5家、烟叶生产技术中心达到13家、重点实验室达到28家、工程研究中心达到8家。

    ——创新环境更加优化。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更加健全,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科学精神进一步弘扬,形成崇尚创新、勇于创新、激励创新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

    ——产品质量监管能力全面加强。逐步形成科学、公正、高效的行业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共享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督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监控。继续稳步推进控烟履约工作。

    ——标准化支撑能力全面提高。构建层次更加清晰、结构更加合理、重点更加突出的烟草行业标准体系,标准化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效益。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现重要标准或关键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创新人才规模质量同步提升。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得到充分激发。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造就一批战略专家人才、高端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一批青年骨干人才。到2020年,形成一支由5名左右国际同行公认的领军人才、5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5500名左右高技术人才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三、主要任务

    (一)培育中式卷烟发展新优势。

    1.加速中式卷烟升级创新。激发传统烟草产业新的生命力,聚焦中式特色、结构提升、降本增效、降焦减害、智能制造,培育发展新动力,促进中式卷烟发展由传统要素主导向创新要素主导转变,促进创新资源由孤岛化碎片化向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实现中式卷烟升级创新。加大应用基础研究,探索开展基于大数据和基因组技术的吸烟与健康研究。

    2.加速烟草产业技术升级。加快“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加快信息化与烟草产业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作为技术发展的新基点,积极探索“互联网+”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烟草农业、工业、商业和烟机制造业技术水平,把烟草产业打造成为现代产业升级的典范。

    3.实施细支卷烟升级创新重大专项。研究细支卷烟产品设计技术、生产制造技术、降本增效技术、稳焦控焦技术,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构建核心技术体系,实现细支卷烟技术升级;研究提高原料使用价值,提升梗丝、再造烟叶在细支卷烟中的使用比例,提高细支卷烟综合质量,彰显产品风格特色,实现细支卷烟产品升级;研制7000支/分钟细支卷接设备和400包/分钟细支包装设备,研发储备细支卷烟超高速卷接包机组,研制400米/分钟细支普通滤棒成型设备和150米/分钟细支复合滤棒成型设备,形成覆盖细支卷烟生产全过程的系列化设备保障能力,建立1—2个年产能超30万箱的细支卷烟生产基地,实现细支卷烟装备升级。促进细支卷烟向“高品质、高技术、高结构、低成本、低危害”方向发展。

    4.实施智能烟机研发重大专项。研发具备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管理和智能控制功能的智能烟机装备;构建基于“互联网+智能烟机”的国产烟机研发、制造、运行、服务和监管系统,实现远程设备状态监控、故障诊断、维护支持等,将烟机企业设备制造服务、卷烟加工企业设备使用、行业设备管理有机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国产烟机装备产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水平,推动传统烟机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推动卷烟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

    5.实施打叶复烤技术升级重大专项。研究卷烟模块配方设计、卷烟制丝加工向打叶复烤前移,实现卷烟生产全流程整体最优。研究打叶复烤工艺流程优化再造,研制适用于模块化打叶复烤、散叶打叶复烤等需求的创新装备,突破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智能化控制、产品质量追溯、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瓶颈,烟碱变异系数控制在5%以内,总糖变异系数控制在8%以内。以重点品牌需求为导向,建立重点品牌专属打叶复烤工艺技术体系和区域加工中心,打叶复烤加工质量有效满足重点品牌对烟叶纯净度、指标均质化、原料资源利用率的需求。

    6.实施烟草科研大数据工程重大专项。突破各类型科研数据分析挖掘、关联整合关键技术,开发系列化的科研数据统计分析工具。构建适应烟草行业科技创新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烟草科研大数据中心,打造技术先进、运行高效、安全可控的科研大数据云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为全行业提供数据资源服务、数据分析挖掘服务、知识情报服务和协同创新服务,实现行业科技项目、成果、数据、文献与信息的互联互通、融合集成、共用共享和高效使用,提高科研信息数据利用效率和科研成果传导转化效益,提升行业科研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二)培育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新优势。

    1.实施烟草基因组计划重大专项。推进烟草农业生物技术革命。以精准育种为核心,以突破品质为关键,推进产业应用,把基因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推进烟草育种从传统育种手段向以工厂化育种、模块化育种为主体的烟草精准育种升级,推进烟草育种从单基因、单性状的定向改良到多基因、多性状的有效聚合的跨越,实现烟草育种对品质性状、抗性性状、低害性状、农艺性状的全覆盖。定向改良一批现有主栽品种和特色品种,探索培育一批性状更优良、风格更彰显的突破性烟草品种,继续保持中国烟草在烟草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2.实施烟草绿色防控重大专项。推进烟草农业绿色发展变革。研究建立蚜虫、烟青虫/斜纹夜蛾、地老虎、病毒病、青枯病/黑胫病、赤星病/野火病等“三虫三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构建滇川高原、贵州山地、武陵秦巴、黄淮、南岭、武夷、山东和东北等八大生态区绿色防控模式;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和辐射区,其面积分别不低于全国植烟面积的10%50%,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分别减少50%30%;实现烟草病虫害防治由化学防治为主向绿色防控为主的转变,实现绿色防控从单项技术到综合技术体系的跨越,保障烟叶生产安全、烟叶质量安全及烟区生态安全。

    3.实施烟田土壤保育重大专项。针对全国烟叶不同生态区的典型土壤问题和主要障碍因子,研究开发土壤保育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着力解决制约现代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问题;开展有机肥研发和工程化产业化应用,力争推广面积覆盖全国植烟面积70%以上,减少化学肥料用量10—20%;组装集成土壤保育关键技术体系,有效改善烟田土壤质量状况,解决土壤酸化、养分失衡、耕层变浅等瓶颈问题。推动烟叶产区生态资源利用和烟叶品质提升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加速高效烟草农业和清洁生产研究。推进烟草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研究构建与不同生态区相适应的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体系,推进烟叶水肥管理技术升级,实现水肥协同精准供应和高效利用;开展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产业化应用研究,推进烘烤节能减排;深化秸秆、不适用烟叶、农地膜、酒糟等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烤房、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提高烟田基础设施综合利用效率,拓宽合作社经营渠道;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研究探索烟草在其他领域的新用途;构建技术持续进步、资源高效利用、科学生产经营、符合烟草特点的烟草综合利用新模式。

    (三)培育新型烟草制品国际竞争新优势。

    实施新型烟草制品研制重大专项。以加热不燃烧卷烟、电子烟和口含烟等新型烟草制品为主攻方向,掌控技术主导权,研究攻克一批关键性、原理性、战略性、颠覆性技术,着力核心专利创造、升级、整合,突破专利制约,实现关键技术由我主导、核心技术由我掌控。研发战略性产品,开发具有鲜明中式特色、占领技术高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烟草制品,确保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具备战略优势、处于发展有利地位。提升产业化能力,研究建立权威性的技术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规范,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检测仪器、实验设备和生产装备,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试制平台和生产线。实现新型烟草制品技术、产品、装备全产业链发展,抢占世界新型烟草制品技术最前沿,努力掌控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主动权。

    (四)强化产品质量监督。

    1.健全质量监督工作体系。推进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效果评价工作,建立产品质量管理追溯体系和烟用材料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形成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质量安全管控主体责任工作评价并重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监控。继续跟踪研究控烟领域的关注焦点,积极做好控烟履约工作相关技术和政策准备,为行业发展做好技术保障。

    2.推进检验机构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继续加强以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站为主体、企业检测实验室为补充的质检体系建设,建成6—8家能力互补、专业突出、优势明显的专业化检验检测机构。统一质检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风险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质量信用管理的效能,实现省级质检机构数据互认互通。

    (五)全面提升行业标准化工作水平。

    1.优化完善行业标准体系。紧紧围绕行业实际和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烟叶生产、打叶复烤、卷烟加工和营销、烟用材料、工程设计、烟机制造、信息化及物流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持续优化行业标准体系,切实发挥标准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的纽带桥梁作用和在行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要实现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重点做好细支卷烟、新型烟草制品、雪茄烟等标准研究,并组织开展一批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标准预研课题。

    2.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深入系统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风险研究、风险评估,形成常态化。围绕烟用添加剂、烟用材料、再造烟叶、农残等重点领域开展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研究,构建与国家或国际相关要求接轨的评估方法体系,持续优化相关标准,实现重要标准或关键性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切实让标准成为产品质量安全的“硬约束”。健全以行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为核心的技术工作体系,组建若干安全性测试和风险评估机构,形成适应行业产品质量安全管控要求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和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健全以各企业为主体的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强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意识,做好风险监测和风险应对,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的能力和水平。

    3.强化行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分技术委员会、行业重点标准研究室建设,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突出抓好一批重要标准的执行和实施工作,建立标准实施后评估制度。完善标准示范推广工作机制,推进行业各类企业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提质升级。系统开展行业计量检定、量传溯源以及标准物质(样品)研制与应用,保障行业量值准确可靠。进一步拓展国际标准化工作,切实为中国烟草“走出去”战略提供必要支撑。

    (六)壮大创新主体。

    1.建设国际一流科研院所。增强科研院所的原创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郑州烟草研究院、上海新型烟草制品研究院建设成为行业战略综合类科技创新平台,瞄准行业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主动参与或牵头开展国际烟草界重大科技、标准研究项目,全面提高行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中国烟草科技创新高地。

    2.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大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烟草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面推进精益研发,积极探索技术中心独立运行、授权管理、专业运作的运营模式。推动烟叶主产区联合卷烟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创新工商研农协同创新模式,着力加强具备新技术试验示范、新成果转化推广、现代生态农业和烟农实训基地功能的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持续推动烟草农业科研院所和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建设,完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法人管理模式,赋予其引进人才、组织科研活动等自主权,切实保障其相对独立运行。持续推进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3.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支持企业与行业内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联合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依托互联网拓宽科技创新与市场资源、消费需求的对接通道,强化与消费者、供应商、世界一流研发资源深度交互融合,建立无边界、全开放的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在国际国内市场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得相关技术、专利、品牌和其他知识产权。

    4.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优化布局、重点建设、分层管理、规范运行的原则,围绕行业需求将科研基地平台优化整合为战略综合类、技术创新类、科学研究类、基础支撑类等,明确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推动创新主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实现行业创新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战略综合类包括郑州烟草研究院和上海新型烟草制品研究院。技术创新类包括企业技术中心、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公司科研机构。科学研究类包括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础支撑类包括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质量监督和标准化平台等基础性、公益性基地和平台。

    (七)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坚持立足创新实践、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队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推动科研院所造就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烟草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专家人才;推动企业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高端科技人才;开辟青年人才成长通道,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加强质检、标准化、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全面建立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强化分配激励,让科技人员合理合法实现“名利双收”。卷烟工业企业、烟叶主产区和科研单位全面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首席专家制,完善科研管理、科研开发、技术支撑岗位序列设置,以绩效管理为核心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建立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薪酬体系。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方式,结合行业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创新项目,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设立青年科研项目基金,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创新实践中成长成才。深化首席专家负责制。尊重科学研究规律,赋予领衔科技专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

    (二)创新科技投入机制。

    建立主要面向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稳定投入机制。加大对行业战略综合类科研院所和科学研究类行业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其开展烟草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跟踪研究。加强对基础数据、基础标准、种质资源等基础性工作的稳定支持,对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给予持续支持,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科技投入主体地位,建立逐年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鼓励企业设立成果推广配套专项资金、人才专项资金和科技奖励专项资金,不断加大科技奖励力度。

    (三)完善科技运行机制。

    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坚持突出产业发展贡献、突出重大成果产出、突出创新质量、突出科研能力的目标任务导向,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技术职称评定标准以及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等各类人才的评价标准。健全完善行业科技奖励制度,以突出科技成果的应用效果为核心,优化成果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创新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分类科学和动态调整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研发经费使用和管理,建立符合烟草企业特点的科技资源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同时要防止浪费和腐败问题发生。完善科研项目对外合作机制,充分考虑科研项目定价机制的特殊性、科研工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不可预见性。发挥“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构建行业内外多方协同的新型创新机制,打造众创、众包平台。

    (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务院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研究制订行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解决成果转移转化中的操作瓶颈问题。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处置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可纳入科技项目管理和考核,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加强中试基地和示范基地建设。建设行业科技成果共享服务平台,开展科技成果数据挖掘与开发利用。推进实施行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推进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和研发成果资本化,完善行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行业核心技术专利攻守及保护策略研究。

    (五)精心组织重大专项实施。

    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深入实施重大专项带动战略,把科技创新、科技减害、科技增效具体到重大专项、重大课题、重大工程上来,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坚持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瞄准世界烟草科技发展前沿,抢占战略必争领域的技术制高点,抓好事关行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核心性重大课题研究,破解制约行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瓶颈,为中式卷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坚持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发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全面促进科技成果、人才团队、研究平台等关键创新资源的积累、优化和升级,形成行业技术创新合力和良性竞争格局。

    (六)营造创新文化环境。

    弘扬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增强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大胆质疑的创新自信,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潜心研究、甘于寂寞、勇于奉献的环境氛围和宽松的科研环境。强化对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完善激励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潜能,形成全员创新、全面创新的良好氛围,实现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精英创新向全员参与的大众创新转变。发挥各级学会“科技工作者之家”作用,使之成为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力量。

    五、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烟草行业“十三五”时期重大战略任务。烟草行业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实施,针对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问题进行定期研究和审议。各单位要从行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统筹谋划、系统部署、精心组织、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二)推动工作落实。

    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制定出台本单位、本系统“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实施计划,加强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进度安排。各级领导班子要按照“第一动力”、“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要求来谋划工作格局、摆布工作内容、确定工作优先序,强化目标导向和绩效考核,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三)加强评价考核。

    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和监测制度,重点加强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估。科学制定绩效评价考核办法,适时对各单位落实规划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推动规划落地。

上一篇:
中国家具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篇:
“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网站推荐:
 国家信息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发改委 中国科学院 中国海关 国家统计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购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诚聘英才
Copyright: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4675230 传真:010-84673367 邮箱:service@zkreport.org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