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科视点 |产业视点 | 区域视点 | 国际视点 | 专题视野 | 中国经济 | 全球经济 | 国际贸易 | 中国贸易 | 热点下载
 當前網頁繁簡切換
英文视点 | Global News | China News | District News | Market News | Economy       英文網站 | 繁體網站
中科纵横官方微信 
最新专题视野 | 
视野导航
能源电力 | 化工机械 | 医疗卫生 | 医药保健 | 
金融经济 | 交通运输 | 冶金制造 | 农副产业 | 
装饰建材 | 电子通讯 | 轻工纺织 | 服装鞋帽 | 
日用百货 | 汽车家电 | 房产服务 | 其他行业 | 
联系我们
电话:0086-10-84675230
传真:0086-10-84673367
邮箱地址(E-MAIL):
service@zkreport.org
搜索:通过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内容(温馨提示:请用简体输入法进行搜索).
关键字
神木县农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视野 >> 最新专题视野 >> 农副☆加工
最新专题视野
【时间:2011-4-8】

神木县农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神木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神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形势,制定《神木县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农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紧紧围绕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农业呈现稳定发展态势,以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大漠蔬菜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显著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农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1、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粮食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  “十一五”期间,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2009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2万亩,粮食总产15万吨。粮食亩产达到208公斤,比“十五”末提高了12%,平均增长2.5%。
      蔬菜产业发展较快  2009年蔬菜面积发展到15000亩,总产达到4.5万吨,比“十五”末分别增长40%和30%,其中温室大棚蔬菜面积达到1120亩,比“十五”末增长175%,温室大棚蔬菜总产达到0.6万吨,比“十五”末增长140%。蔬菜产业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
      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根据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十一五”期间,积极开展了以玉米、小杂粮、马铃薯为主的创高产活动,区域性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机化水平显著提高  2009年农机总动力达到28万千瓦,完成机耕作业面积22万亩,机播作业18万亩,机收面积5万亩,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0%、120%、260%、150%。
      2、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县坚持以农业结构调整,狠抓优势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粮油面积比由“十五”末的14:1调整到12:1。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产业布局日趋合理,特色产品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布局。
      3、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优质新品种、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设施农业等技术得到全面推广,科技贡献率达到80%,较“十五”末增加15%。
      4、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的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围绕特色产业,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长足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县拥有市级龙头企业8个,县级龙头企业6个,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个。
      5、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县县域经济不断增强,以工补农力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农民的科技素质有效提高。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设施,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信息化服务手段不断完善,建立了县级、乡镇级和村级农业信息系统,农业信息的服务、预警系统基本形成。
      6、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呈现了多元化发展,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223元,较“十五”末增长175%,平均增长35%。
      (二)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1、发展农业,必须增加农民收入
      “十一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率先取消了农业两税,加大了农业补贴政策的落实,多渠道支持农业、发展农业,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发展。
      2、抓好农业产业布局
      “十一五”期间,根据我县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抓好产业布局,开展创高产活动、一村一品建设,使优势产业进一步集中,区域布局进一步合理,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加快科技推广步伐
      “十一五”期间,我县进一步加大了良种引进、推广步伐,进一步加强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改善了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了质量,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增加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4、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
      “十一五”期间,我县积极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有力促进了农产品加工能力,农业特色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及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5、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农业是弱势产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十一五”期间,我县加大了农业投入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
      (三)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农业的投入力度,但基础依然脆弱,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2、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大
      受耕地等资源约束,农民依托种植业等传统农业增收的潜力不大,粮食生产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稳定增长缺乏制度和利益上的保障。农民科技素质相对较低,经营管理落后。近年来,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多数是老年人,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传统务农观念浓厚,思想落后,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3、产业化水平较低
      我县农业发展总体上仍未摆脱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格局,土地流转慢,不利于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未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农产品受市场影响较大。
      4、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加剧
      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耕地的有效投入和保护不足,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加剧;工农业争水矛盾和节水技术落后,导致水资源缺乏加剧。
      5、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薄弱
      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名存实亡,县级技术推广机构技术人员知识老化。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需求。
      二、“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加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推进落实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挖掘农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行标准化生产,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大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重点发展小杂粮、马铃薯、玉米、蔬菜产业,加大区域特色产业开发力度,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农业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大农业灾害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初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
      到201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总产3.2亿斤以上。“十二五”期间,把尔林兔万亩科技示范园建成全市一流的示范园,加大“一村一品”和农业园区建设,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县小杂粮面积稳定在40万亩,优质小杂粮基地面积达到80%;玉米播种面积发展到20万亩;马铃薯面积达到18万亩;大漠蔬菜面积达到2万亩。
      三、“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一)四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1、小杂粮产业发展
      以花石崖、栏杆堡、乔岔滩、太和寨等中南部乡镇为重点,以横山大明绿豆、晋谷21和晋谷29谷子、榆糜1号和榆糜2号糜子、鸡腰白大豆、冀红5号红小豆等为主导品种。主推应用良种、旱地双沟覆膜集雨保墒、垄沟种植、水平沟种植、合理密植、宽窄行种植、配方施肥、轮作倒茬等技术。
      使小杂粮面积达到40万亩,单产提高50%以上,优质小杂粮总产达到4万吨,重点扶持4个小杂粮精深加工企业,打造小杂粮品牌,产品的商品转化率达到85%。
      (1)搞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乔岔滩、太和寨、沙峁等乡镇,建立谷子、豆类2大类5种名优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2千亩,生产良种20万公斤,为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提供良种保障。
      (2)建立品种展示园。每年在丰禾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园、花石崖王家洼和解家堡赵家沟建立1个小杂粮品种展示园,开展小杂粮栽培技术试验探索,筛选名优小杂粮良种,充实小杂粮品种资源库。
      (3)建立高产示范区。在小杂粮优生区,结合集成技术推广,每年建立1个万亩、3个千亩和5个百亩高产示范区,为基地建设提供经验和典型。
      (4)建设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根据全县小杂粮生产优势区域布局,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建设优质小杂粮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对小杂粮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2011年—2015年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分别达到15万亩、20万亩、25万亩、30万亩、35万亩。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培训,推动标准入户。
      2、玉米产业发展
      我县玉米产业以井灌区尔林兔、大保当、锦界、中鸡、乔岔滩等乡镇为玉米主产区,主要以粮草实用型玉米为主,中南部以粮用型玉米为主。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由目前的18万亩,到2015年,发展到20万亩,单产水平由目前404公斤提高到600公斤,总产量达到12万吨,总产值1.8亿元。
      (1)建设重点
      ①、推广耐密品种
      主要推广郑单958号、登海9号、榆单9号等新品种,引进试验先进玉米335号等新品种,筛选出适合本地的耐密高产品种。
      ②、抓好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
      制订玉米高产技术流程,抓好技术培训,重点抓好配套技术措施的推广普及率。备耕生产做到“四落实”,品种选择落实、种植地块落实、资金配套落实、技术培训落实。生产组织做到种子包衣、合理密植、地膜覆盖、机械化覆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推广。
      ③、建立示范区
      创建“百、千、万”高产示范样板,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全县玉米生产,提高整体生产水平。
      ④、积极实施玉米生产机械化
      充分利用农机具补贴项目的实施,积极推广玉米耕作、覆膜、播种、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农业机械。大力推广土壤深松耕、精量半精量播种、机械施药、施肥和收获技术,提高播种质量和田间管理水平,减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2)年度计划
      2011-2013年,在尔林兔、锦界等乡镇重点完成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即:全县完成10万亩增产基地,平均亩产突破600公斤;建立2个万亩集中连片高产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3个千亩集中连片样板田,平均亩产达到900公斤;4个百亩吨产田。
      2013-2015年,在尔林兔、锦界、大保当等乡镇新建12万亩增产基地,平均亩产达到650公斤;建立3个万亩创高产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5个千亩集中连片超高产吨产田;5个百亩高产核心田,目标亩产1200公斤。
      通过5年示范引导,玉米耐密品种推广占到播种面积的75%以上;规范化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
      3、马铃薯产业发展
      到2015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其中发展菜用型10万亩,高淀粉型5万亩,低还原糖型3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560公斤,总产达到28万吨。马铃薯商品率达到88%,转化率达到45%。年马铃薯产值达到2.3亿元,产业纯收入达到1.6亿元,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建种薯基地1.5万亩,实现全县种薯无病毒化目标。
      北部风沙滩地区,主要推广费乌瑞特等早熟鲜食品种3万亩;中南部黄土丘陵山区,主要推广紫花白等鲜薯食用型品种10万亩,陇薯3号等淀粉加工型品种5万亩。
      2011-2012年,以鲜薯食用型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采取地膜种植,大垄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重点在中北部乡镇建早熟鲜食商品薯基地6万亩。引进新品种陇薯3号、脱毒紫花白新建种薯基地0.6万亩。推广脱毒种薯6万亩,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
      2013-2014年,以淀粉加工型商品薯生产基地为重点,结合农田改造,配套机械化耕作,平衡施肥,地膜种植,大垄栽培等技术措施,重点在中南部山地区新建高淀粉型商品薯基地5万亩。以淀粉加工型种薯垄薯3号、夏波蒂快餐食品加工薯为主,新建脱毒种薯基地1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其中,推广脱毒种薯面积达到14万亩,新建2000吨贮藏窖1座。同时做好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项工作。
      2015年,以低还原糖型商品薯基地建设为重点,新建商品薯基地3万亩。建脱毒种薯基地1.5万亩。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其中,菜用型面积达到10万亩,高淀粉型面积达到5万亩,低还原糖型面积达到3万亩。实现全县马铃薯脱毒化目标。新建1500吨低温低湿种薯库1座,2000吨贮藏窖1座。扶持发展鲜薯加工龙头企业1-2户,鲜薯转化率达到45%。同时做好标准化商品薯基地建设、10万亩无公害基地认证、病毒检测、防虫网室建设、技术培训及指导等项工作。
      4、大漠蔬菜产业发展
      到2015年,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2万亩,其中商品蔬菜发展到1.5万亩,设施蔬菜发展到5000亩。从2011年起每年发展设施蔬菜800亩。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基地建设:
      一是围绕城矿区的大柳塔、中鸡、锦界、麻家塔、神木镇及两个示范园,每年抓好800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其中日光温室400亩,塑料大棚400亩。
      二是以高家堡为中心建成600亩优质山地大葱生产基地,到“十二五”末建成优质山地大葱基地3000亩。
      三是在乔岔滩、高家堡、锦界、大保当建成夏洋芋+秋白菜+萝卜的复种基地每年400亩,十二五”期末达到2000亩。
      四是以麻家塔、马镇、沙峁、神木镇为重点,每年建设1000亩西甜瓜+露地蔬菜的露地瓜生产基地,到2015年末生产基地达到5000亩。
      (二)发展重点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地整治与保护、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保护性耕作,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
      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增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优化农机结构,加快粮食机械化生产,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
      2、推进农业技术应用
      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投资力度,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3、推进农业结构化升级
      加快农作物良种更新换代和推广步伐,继续优化农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有机结合的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企业创立名牌产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其快速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5、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和一村一品建设
      进一步提升已经建设的农业示范园区,建一批新的示范园区,探索高效农业生产模式,辐射带动农业发展。加快一村一品建设,进一步扩张一村一品主导产业规模,推动一乡一业,使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占领市场,提升效益。
      四、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
      将农业“十二五”规划,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按照规划分步实施。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的思想指导农业、发展农业、切实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握农业、发展农业。
      (三)加快土地流转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多种形式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四)加强农业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认真贯彻《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农业法律法规,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组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加大诚信经营管理力度,严肃查处违法案件,规范农资经营秩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五)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提高农业人才素质
      加强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重点做好农业系统人才资源开发和培养,开展农业系统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农业系统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为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上一篇:
农业部确定“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下一篇:
农业"十二五"规划审议通过
网站推荐:
 国家信息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发改委 中国科学院 中国海关 国家统计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购流程 | 付款方式 | 组织结构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诚聘英才
Copyright: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4675230 传真:010-84673367 邮箱:service@zkreport.org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